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教授,現任台北市議員潘懷宗博士日前受工商時報文化基金會、群益金鼎證券邀請出席「健康‧富足系列講座」,有感於大部分疾病都是吃出來,他特別以「40歲後的你,該怎麼吃」為題,傳授民眾應攝取足夠營養素,以預防疾病找上門。
潘懷宗表示,除了細菌和病毒引發的疾病外,大部分疾病都與飲食中營養素攝取有關。而且,營養素的攝取,不足或過量都有可能造成營養不良疾病,如癌症、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。潘懷宗也觀察到,臺灣人飲食普遍少蔬果,他分析,有超過8成的人,每天吃不到5份蔬果。現代人忙碌生活,往往缺乏蔬菜內所包含的營養素,有時會以維他命或其它保健食品進行補充,潘懷宗博士認為補充單一營養素不是很好保健方法,他解釋,通常我們身體每天要攝取營養素是固定,吃多了並不會儲存起來,反而會造成腎臟的負擔,他建議最佳的方法,即從自然食物上去攝取,因為一把青菜即能提供應量80至90種植化花素。
怎麼吃才能有足夠營養提供每日所需?潘懷宗以國民健康局所發布的「107年版每日飲食指南」,分為六大類食物,包含了八大類營養素。這八大類營養素有提供能量所需的蛋白質、脂類、碳水化合物、維生素;維持健康所必需的有礦物質、植化素、纖維素、水。其中,蛋白質一定要每天補足,他以自身為例,一定每天吃一顆白煮蛋。潘懷宗更在現場教導如何準備一星期的量,他說,一次煮一星期份量,並放置在冰箱冷藏,每天早上人工植牙起床,先將冰箱的蛋取出放置在熱水碗內,等刷完牙、洗完臉回來,蛋已被加熱了。
「口腔問題」不只是「牙齒」的問題,通常還有牙周、關節肌肉、神經、飲食習慣⋯⋯等。我們不只要解決單一顆牙現有的疼痛,還要找出問題形成的原因,並檢查整個口腔,做出周全的治療計劃,將未來其他問題發生的風險降到最低,才不會陷入才「剛做好假牙,怎麼又出問題」的惡性循環。例如一顆蛀牙抽了神經,必須做假牙,此時要一併檢查牙周、咬合、牙齒排列等等。若檢查有牙周病則須先做牙周治療,若牙齒排列不整則需先做矯正評估,此外還要檢視刷牙或飲食習慣,否則花錢做好的假牙,可能會舊疾復發,或因其他問題,而很快又必須拆除。全口重建的病患,我們會指派經驗豐富的專任管理師量身安排診次,將看診的次數和時間做有效安排。全口植牙的醫生就像有牙科秘書一般,處理好各種周邊事務。
潘懷宗進一步說明,蛋的攝取與血液中膽固醇濃度、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聯性低,其所含的脂肪組成並無飽和脂肪,植牙過程對身體較無危害,年長者不用害怕吃蛋。過去我們對補充身體的營養素比較熟悉是巨量營養素,如醣類、脂質等,另一類則為微量營養素,如各種維生素、礦物質等,然而,大家可能不太知道,植化素能在我們體內合成各種生物化學物質的免疫系統,有「21世紀的維生素」之稱。
潘懷宗說明,不同的植化素對人體有不同功微創植牙能,如清除自由基、增強免疫力、抗過敏、抗發炎及對抗癌症。
潘懷宗以避免癌症發生為例,他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腫瘤細胞存在,要抑制腫瘤細胞從弱小長大到致命階段,最重要是避免讓體內供給營養的血管新台北植牙生到腫瘤細胞。根據研究,食物抗血管新生功效優於藥物,例如大豆、香菜,葡萄等都比藥物抗癌功效更佳。因此,潘懷宗以知名營養學家,也是營養學家飲食法(Nutritarian Eating)之父喬·傅爾曼(Joel Fuhrman)醫師強調現代人應該多從蔬果中獲取植化素,才能有效減緩老化、預防慢性疾病及癌症,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。
植牙的優點很多,但對於繁忙的商務人士、或特地回台就診的病人來說,傳統的植牙方式,耗時甚久,且需多次往返診所回診,缺牙空窗期更讓人感到尷尬不便,相形之下,「飛梭植牙」就是大家的福音!利用來台的期間,運用牙的方式,快速改善自己的牙齒問題,而且不需要擔心自己離開台灣後,傷口復原及回診的問題。將拔牙、植牙、裝牙三步驟,「All in one」一次到位的新型態手術。拔牙後立即植牙,植牙後立即裝牙。植牙三個步驟,一次療程就可以完成您的美觀需求!